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纸张表印油墨的实验室印制方法,模拟真实纸包装油墨中四种增塑剂向食品模拟物Tenax的迁移,使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不同温度(50℃、70℃和100℃)、纸张克重(240g/m2和400g/m2)和增塑剂初始含量下的迁移量。结果表明,纸包装油墨中增塑剂的迁移行为由其扩散系数和分配系数决定,温度和纸张克重对增塑剂迁移行为影响较大,实际中要避免增塑剂的迁移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采用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法,测定尼龙/聚丙烯(polyamide/cast polypropylene,PA/CPP)蒸煮袋中2 种初级芳香胺(primary aromatic amines,PAAs)物质2,4-二氨基甲苯(2,4-diaminotoluene,2,4-TDA)和4,4’-二氨基二苯甲烷(4,4’-diaminodiphenylmethane,4,4’-MDA)向4%乙酸食品模拟液的迁移量,并研究不同热处理及杀菌方式(巴氏杀菌、蒸、煮、高温灭菌、紫外杀菌)对蒸煮袋中这2 种物质向4%乙酸食品模拟物中迁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C-MS/MS检测2,4-TDA和4,4’-MDA迁移量的检出限均不大于0.02 μg/kg,定量限均不大于0.05 μg/kg,满足欧盟标准中对于PAAs限量的检测要求。在此基础上,研究发现除紫外杀菌对2,4-TDA和4,4’-MDA的迁移无显著影响外,巴氏杀菌、蒸、煮、高温灭菌均会促进PA/CPP蒸煮袋中2,4-TDA和4,4’-MDA向4%乙酸溶液的迁移,迁移量随着迁移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加(P<0.05)。根据迁移结果可知,在对蒸煮袋包装的食品进行杀菌处理时,紫外和巴氏杀菌是相对安全的处理方式;另外,在对蒸煮袋包装的食品进行加热时,相比煮,蒸是更为安全的一种加热方式。而在121 ℃高温灭菌15 min条件下,2 种PA/CPP样品袋中4,4’-MDA的迁移量分别达到2.733 μg/kg和3.113 μg/kg,均高于欧盟正在修订的对单个PAAs的迁移限量(0.002 mg/kg),具有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可见,当利用PA/CPP蒸煮袋包装食品时,不同热处理方式对胶黏剂中PAAs的迁移量及食品安全的影响值得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3.
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接触橡胶中KMnO4消耗量的分析方法。对反应时间、加入H2SO4浓度和KMnO4浓度进行优化,以获得建立方法的最佳条件,并进行方法学分析。结果表明,在高锰酸钾消耗量为1 mg/kg的水迁移液中H2SO4和KMnO4的浓度应分别超过0.1 mol/L和0.005 74 mmol/L,以反应时间6 min,吸收波长525 nm,KMnO4标准溶液在0.014~0.280 m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8 91。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6.8×10-4 mmol/和2.0×10-3 mmol/L。通过F检验和t检验比较,本方法与国标方法无显著差异,相对标准偏差在1.7%~7.8%之间。本方法可用于质量控制中食品接触橡胶的KMnO4消耗分析。  相似文献   
4.
陈卓  宋俏微  张水洞  胡长鹰 《食品科学》2022,43(21):324-331
本实验采用抑菌圈法研究氧化淀粉(oxidized starch,OST)的抑菌作用,通过测定草莓的质量损失率、腐烂率、菌落总数等理化指标研究OST对草莓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OST对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常见草莓腐败菌青霉菌均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OST中羧基相对含量越高则抑菌能力越强,其中羧基相对含量达57%的OST(OST-57)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青霉菌形成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9.00±0.87)、(28.00±1.73)、(15.75±0.65)mm;与未经处理草莓相比,OST-57对草莓的涂膜处理能够有效抑制菌落总数增长,显著降低草莓质量损失率和腐烂率(P<0.05),延缓草莓成熟过程中硬度和咀嚼性的变化,同时能够显著维持可溶性固形物和花色苷等营养物质含量(P<0.05)。结论:OST-57浸泡涂膜处理能够更有效地延缓草莓果实的成熟衰老,可作为新型的果蔬涂膜材料,对于果蔬的采后保鲜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聚丙烯酸酯类胶黏剂用于食品复合包装时,残留的丙烯酸酯单体的安全性受到关注,以丙烯酸正丁酯(nBA)为研究对象,探索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对nBA的富集效果,在优化检测的基础上,研究不同工况对铝塑复合膜中nBA向不同食品模拟物迁移的影响.方法 比较分析不同萃取头、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及加盐量对nBA萃取效果的影响.将铝箔和聚丙烯膜(CPP)利用水性丙烯酸酯胶黏剂制备成铝塑复合膜,研究铝塑复合膜在短期热接触(70℃,2 h)、长期储存(60℃,10 d)、紫外处理1 h后再迁移、不同温度的巴氏杀菌和蒸煮条件下(60,80,100,121,130℃),nBA向体积分数为4%的乙酸、体积分数为10%的乙醇及橄榄油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结果 在所有工况中,nBA在不同模拟物中迁移量均呈现出乙酸(体积分数为4%)>乙醇(体积分数为10%)>橄榄油的规律,紫外处理对nBA的迁移量无明显影响(P>0.05).不同温度的影响规律都不一致,在80,100℃的温度下,迁移量随蒸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平衡时的最大迁移量分别为32.7,54.7μg/kg,在121,130℃条件下,迁移量随蒸煮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最大迁移量分别为122.3,115.2μg/kg.结论 nBA在体积分数为4%的乙酸模拟物中更容易发生迁移,在文中研究的工况迁移试验中,蒸煮对nBA迁移量影响最大,研究结果为胶黏剂中有害物质在食品复杂供应链下的安全性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iquid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LC-MS)法检测二氨基甲苯(diaminotoluene,TDA)和二氨基二苯甲烷(diaminodiphenylmethane,MDA)同分异构体的迁移量。调查了市场上10种食品复合袋中TDA和MDA向4%乙酸的迁移水平。此外,将盐析、糖析辅助液液萃取与LC-MS结合,研究氯化钠和蔗糖对食品复合袋中2,4’-MDA和2,2’-MDA向10%乙醇溶液和水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4,4’-MDA、2,4’-MDA和2,2’-MDA在4个样品中被测出,其中一个样品的MDA总迁移量超过10μg/kg。盐、糖的存在对2,4’-MDA和2,2’-MDA向10%乙醇溶液和水迁移产生显著影响(P<0.05),迁移量随着食品模拟物中盐、糖质量浓度的增加(2、5、10、15、20 g/100 mL)显著降低(P<0.05)。对用于高盐、糖食品的包装迁移测试时,可能需要调整食品模拟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植物基一次性甘蔗浆(Sugarcane Pulp,SCP)餐盒在经历高温高湿、摇晃、冷冻和微波等工况后产生的微颗粒的粒径、浓度和形貌,为SCP餐盒的生产和规范使用等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根据购买的15种商用SCP餐盒在水中的总迁移情况进行聚类分析,并利用激光衍射粒度分布仪测定不同组别的餐盒在经历不同工况后,模拟与食品接触的过程中释放产生的微颗粒的粒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生的微颗粒数量浓度和形貌进行测定。结果 大部分SCP餐盒在70℃的水中2h的总迁移量超过10mg/dm2,经历不同工况后的产生的微颗粒的粒径主要集中在0~500μm,平均粒径主要分布在(12.19±0.45)~(123.90±28.80)μm。SEM结果显示,微颗粒大多呈纤维状和球状,可能是从餐盒的表面直接脱落产生的。此外,模拟外卖配送的摇晃工况促进了微颗粒的脱落,且样品经过270 d的高温高湿处理后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结论 SCP餐盒在水中脱落的微颗粒的平均粒径和浓度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且模拟外卖配送的摇晃工况会促进餐盒表面微颗粒的脱落,从而随饮食摄入进入人体。这类微颗粒...  相似文献   
8.
食品包装油墨迁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松  王志伟  胡长鹰  王雷  李丹 《食品科学》2012,33(11):317-322
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包装材料中油墨引起的食品质量问题频频发生,本文论述国内外包装油墨安全相关的法规及要求,总结国内外油墨迁移研究现状,为今后的食品包装油墨安全提供法律依据和实验指导。  相似文献   
9.
谭靓  胡长鹰  王志伟  李忠  张琼 《食品科学》2022,43(21):265-274
为探究紫外光(ultraviolet,UV)照射对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 (butyleneadipate-co-terephthalate),PBAT)的影响,本实验研究了PBAT/纳米ZnO和PBAT/纳米TiO2复合膜的性能及纳米成分在UV照射前后向3 g/100 mL乙酸溶液迁移的情况,并通过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表征并分析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未经UV照射时,两种纳米颗粒的加入对复合膜阻隔性的影响较小,纳米ZnO使复合膜的拉伸强度下降22.88%~40.99%,断裂伸长率下降至纯PBAT的86.07%~90.98%,最大迁移量为11.82 mg/kg。纳米TiO2的加入对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影响较小,断裂伸长率下降至纯PBAT的73.48%~87.18%,未检测到其迁出(方法检出限为0.009 mg/kg)。随UV照射时间延长,复合膜的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均逐渐降低,但相同照射时间下,PBAT/纳米ZnO力学性能的下降程度低于纯PBAT和PBAT/纳米TiO2。在UV照射2 d后,复合膜的透氧系数显著增大(P<0.05),透湿系数变化较小;纳米ZnO的最大迁移量为16.66 mg/kg,而仍未检测到纳米TiO2迁出;且复合膜酯键断裂,结晶度降低,表面变得粗糙,产生破裂的孔洞。综上,UV照射破坏了PBAT纳米复合膜的结构,使其性能降低,纳米ZnO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复合膜力学性能的下降,但其迁移量会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0.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仪同时测定食品接触用橡胶中18种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残留量和迁移量的方法。采用硅胶固相萃取柱对橡胶提取液净化;正己烷对迁移液进行提取,经DB-EUPAH(60 m×250?μm,0.25?μm)色谱柱分离,采用选择离子扫描模式进行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8种PAHs的色谱分离效果好,在0.05~0.5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均不高于0.01 mg/L,定量限均不高于0.05 mg/L,残留量和迁移量3个水平回收率均在61.3%~102.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为0.5%~9.1%。对34批食品接触用橡胶进行检测,在10批样品中共检出16种PAHs,总残留量在0.24~16.97 mg/kg之间。迁移结果表明:在不同实验温度下,均未检测到橡胶中PAHs向4%乙酸溶液和10%乙醇溶液中的迁移;当食品模拟物为50%乙醇溶液时,检出多种PAHs的迁移量,随着温度的升高,PAHs迁出数目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